據悉,待遇的提升有望讓小孩、學生等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受惠。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人包括廣州的全日制在校學生,以及未參加職工醫保的廣州戶籍城鄉居民(未成年人、靈活就業人員、非從業人員以及老年居民)。據統計,2017年至今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到476萬人。
報銷比例提升同時起付標準降低
自2015年1月實施《廣州市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將于今年12月底有效期滿。2017年12月14日至2017年12月23日,新修訂的辦法(下稱“征求意見稿”)對外征求意見。此次修訂的最大亮點是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待遇水平,包括降低住院起付線標準及提高住院報銷水平。
新政起付線標準擬“打五折”。從2018年起,一級醫療機構由300元降低為150元,二級醫療機構由600元降低為300元,三級醫療機構由1000元降低為500元。
住院報銷比例則分兩級跳,計劃在2018年調整后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比2017年高近10個百分點;2019年起,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水平,比2017年高近15個百分點。其中,未成年人和在校學生在三級醫院的住院報銷比例,將從現行65%提升至2018年70%,2019年起更提升至80%。非就業人員及老年居民等在三級醫院的住院報銷比例將從55%提升至2018年60%,2019年起提升至70%。
籌資標準提高0.55個百分點
在待遇大幅提高的同時,籌資標準也需適當提高。城鄉居民醫保的籌資由政府財政資助和居民個人繳費組成。而對于符合市社會醫療救助金資助范圍的困難人員,個人還不用繳費,由市醫療保險救助金代為繳納個人參保費用。
市人社局表示,隨著經濟發展,城鄉居民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醫療費用持續較快增長,醫保基金支出逐年增加,城鄉居民籌資水平也需相應提高。根據有關規定,各地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要建立與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適應的穩定增長的籌資機制,合理劃分政府與個人的籌資責任,在提高政府補助標準的同時,逐步提高個人繳費占總體籌資的比重。
根據征求意見稿,總的繳費率擬由1.87%提升至2.42%,提高0.55個百分點。在校學生2019年至2021年個人繳費及財政補助標準分別為:個人為0.73%,財政為1.69%。其他參保人員的個人繳費及財政補助標準分別為:2019年個人為0.73%,財政為1.69%,2020年個人為0.85%,財政為1.57%,2021年個人為0.97%,財政為1.45%。
市人社局表示,剔除繳費基數(即:本市上上年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算術平均數)每年約10%的自然增長,在校學生2019年個人繳費比上年度月均增加約6元,2020年起個人繳費率不增加。其他參保人員個人繳費2019年比上年度月均增加約6元,2020年起比上年度月均增加約4元左右。與此同時,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根據測算,未來四年預計各級財政總體投入達124億元。
2018年籌資標準仍按原標準執行
根據征求意見稿,新的籌資標準擬從2019年開始執行。2018年雖然大幅提高了住院報銷比例(總體增幅近10個百分點),但2018年籌資標準仍按原標準執行,即個人按199元征收,財政不低于478元/人。2018年當年支出不足部分從城鄉居民醫保歷年結余基金中支出,個人不需補差。
新生嬰兒待遇“追溯期”更明確
新政還對其他方面進行了修訂,其中征求意見稿擬將原表述“新出生嬰兒在出生后6個月內參保”修改為“新出生嬰兒在出生次月起6個月內參保”。也就是說,新生嬰兒在出生后次月起6個月內參保繳費的,就可以從出生之日起享受待遇。
城鄉居民醫保待遇還包括了符合計劃生育政策規定的生育醫療待遇。此次修訂還增加了對生育產檢選點內容的有關表述,即“產前門診檢查選點及改點手續參照普通門診有關規定辦理”。
案例分析對比
案例1:新生兒(三級醫院)
新生兒彤彤(化名)2017年出生,是個早產兒,2017年住院納入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為4.49萬元,三級醫院報銷比例為65%,醫保最終為彤彤支付了2.85萬元,實際報銷比例為63.47%。
若按新政策2018年的待遇計算,三級醫院報銷比例由目前的65%提高到70%,三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目前的1000元降低為500元,2018年彤彤可多報銷2600元,醫保報銷總費用由2.85萬元提高到3.11萬元,政策范圍內實際報銷比例由63.47%提高到69.27%,提高了5.8個百分點。
若按新政策2019年的待遇計算,三級醫院報銷比例由目前的65%提高到80%,三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目前的1000元降低為500元,2019年彤彤可多報銷7000元,醫保報銷總費用由2.85萬元提高到3.55萬元,政策范圍內實際報銷比例由63.47%提高到79.06%,提高了15.59個百分點。
表1彤彤住院新舊政策待遇對比情況
案例2:大中專學生(二級醫院)
廣州某高校的學生小龍(化名),2015年入學后連續3年參加居民醫保,3年個人繳費共計548元,2016年因骨折而住院,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為2.56萬元,按現行政策二級醫院醫保支付比例為75%,醫保最終報銷了1.9萬元。
若按2018年起的新政策待遇計算,二級醫院報銷比例由目前的75%提高到80%,二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目前的600元降低為300元,小龍同學可多報銷2700元,醫保報銷總費用由1.88萬元提高到2.15萬元,政策范圍內實際報銷比例由73.43%提高到83.98%,提高了10.55個百分點。
表2小龍住院待遇對比情況
案例3:老年人(一級醫院)
從化區老年居民王姨(化名)因高血壓住院,納入醫保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為4036元,按現行政策一級醫院報銷比例為85%,醫保最終報銷了3176元,實際報銷比例為78.69%。
若按2018年起的新政策待遇計算,一級醫院報銷比例由目前的85%提高到90%,一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目前的300元降低為150元,王姨可多報銷321元,醫保報銷總費用由3176元提高到3497元,政策范圍內實際報銷比例由78.69%提高到86.65%,提高了7.96個百分點。
表3王姨住院新舊政策待遇對比情況
鏈接:新舊政策待遇對比情況表
未成年人與在校學生新舊政策住院待遇標準對比單位:元
非從業居民與老年人新舊政策住院待遇標準對比單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