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以人為本的城市更新將讓城市更美好
近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于在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加強年度實施計劃管理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廣州城市更新工作堅持“補短板、惠民生、強弱項”的原則,在年度計劃項目選擇過程中,統籌考慮區域交通等環境承載能力,優先選擇能夠補齊城市短板、強化城市功能、優化空間布局、提升環境質量的項目。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提速,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以城市為棲息地。根據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這意味著當下我國已經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即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階段。
作為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廣州的城市更新選擇哪一種路徑為公眾所矚目。從最新發布的這份意見可以看出,廣州城市更新將有“破”有“立”。
所謂“破”,是避免大拆大建和“大干快上”。
近年來,房地產化的城市更新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住建部在一份文件中即指出,有些地方因為急功近利、大拆大建,出現了隨意拆除老建筑、征遷民居、變相抬高房價、提高生活成本等現象,也產生了新的城市問題。
現在廣州舊改新規明確,要均衡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避免“大干快上”,造成房地產市場異常波動,不短時間、大規模拆遷城中村等城市連片舊區,其宗旨顯然就是為了遏制房地產化的傾向。
所謂“立”,是更加強調以人為本。
在新的歷史時期,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更新的總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資產配置需要更優,產出效率也需要更高。與此同時,還要精細提升社區人文環境和居住品質,讓城市更優雅更富活力,使市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
城市規劃學認為,留住原住民是城市更新的關鍵。其實,一個成功進行了城市更新的街區,不但會留住原住民,而且也會不斷吸引新居民的加入。
著眼于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來如何補好短板就成了城市更新中緊迫的問題,因為只有補好了短板,城市應有的功能才會得到充分體現。但補短板往往又是最需要耐心的工作,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要拿出繡花功夫。
“十三五”期間,廣州的城市更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棟棟高樓取代了昔日的“握手樓”,一個個產業園在舊廠房中誕生,一條條河涌化身為景觀碧道……但由于各種原因,一些街區仍有產業和居住比例不合理,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足等現象,居民呼吁改造的聲音也比較強烈。
現在新的意見強調城市更新優選補齊城市短板的項目,預示城市更新將以公眾需求為導向,主要向能夠惠民生、有利于提升居民獲得感的項目傾斜。
有理由相信,以人為本的城市更新將讓城市更美好。